东亚新文化丨《机动战士高达》和(再)放送的文化史
本专题以东亚的新知识为中心,译介日韩知识人的文章,以求丰富我们的头脑,增进区域的友谊。本文发表于大塚英志编:《作为运动的大众文化——协动・粉丝・文化工作》(運動としての大衆文化――協働・ファン・文化工作),水声社,2021年,第167页至181页。澎湃新闻经授权编译刊发。
《作为运动的大众文化——协动・粉丝・文化工作》(運動としての大衆文化――協働・ファン・文化工作)
前言
2010年代中期以后,以网飞(Netflix)为首的订阅制视频网络服务平台登陆日本,东京的民营电视台也联合推出了TVer网络平台,用于支持观众回放各电视台已播出的电视节目,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各种提供视频服务的渠道(西田2015)。当某个动画或电视剧受到欢迎并成为一种社会现象时,人们通过这些渠道“延迟”观看,很轻易就能加入到这股热潮中。在电影方面,过去只要同一部影片在附近的电影院上映了,就可以在确认影片的口碑之后,在比上映首日“晚”一段时间观看该影片,但针对动画、电视剧等系列内容的这种延迟观看行为,却是当前这种媒体环境下出现的一种特有现象[1]。
正如我在这里限定的“当前”一样,从历史角度来看,这种媒体接受方式毫无疑问是一种新事物。以电视为中心发展出的各系列的影像内容,在过去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时间上的制约,比如必须在播放期间坐在电视机前,或者如果错过了播放就必须等到重播。本文主要考察在这种时间性的制约下,被称为热潮的现象是如何在各种不便中得以形成的,以及在这种情况下,接受者采取了哪些行动。因此,下文将以1979年至1980年间播出的《机动战士高达》(機動戦士ガンダム、以下简称《高达》)为主要案例进行探讨。
《高达》和1974年播放的《宇宙战舰大和号》(『宇宙戦艦ヤマト』)因剧情复杂和主题深刻同时受到年轻动漫迷的狂热追捧,并被誉为是引发“第二次动画热潮”的电视节目(津坚,2017)。但当时动画片仍然被普遍认为是面向儿童的节目,在节目编排中并没有占据重要地位。因此,尽管是令人想起万众一心般狂热的“浪潮”的时期,但《高达》的收视机会却因地区而异,就实际情况而言,根据居住地区的不同,可以分为能够收看《高达》的人/不能收看《高达》的人。从这一点来看,《高达》不仅在动画热潮中统合了粉丝群体,同时也分化了他们(近藤,2020b)。
本文以上述背景为前提,首先阐明了《高达》的放送时间具有多样性(第1部分),其次,这种时间性是如何通过动画杂志被传播以及被赋予了什么意义(第2部分),最后,不得不接受这样的节目编排的作为观众的粉丝,是如何通过杂志组织起来以实际行动来对抗这种时间性(第3部分)。这里之所以把动画杂志纳入分析范围,因为正如冈田斗司夫(1996:20)所言,“所谓动画热潮,实际上不过就是动画杂志热潮”,在同一时期创刊的一系列动画杂志,凭借媒介报道的性质和话语实践功能,以投稿栏这种独特的形式将人们的动画体验集中展现了出来。
《机动战士高达》剧照
1 、围绕《机动战士高达》(再)放送的时空网
在被称为动画热潮的时期,即使是同样的动画节目,不同地区的播出时期、播放时间段、播放顺序、重播机会都不一样,由此交织形成了多样的时间性(近藤,2020b)[2]。下面我们来具体看一下,《高达》形成了怎样的放送时空网。动画杂志《Animage》(アニメージュ)自1978年创刊以来每期都会刊登《全国放送节目表》,这个节目表收录了日本全国各地电视台在每周的哪一天和什么时间播放哪些动画节目的信息,本文以此为参考依据,按照时间顺序统计了《高达》在各个地区、从什么时候开始以及什么时段播放的相关信息。虽然这份节目表是“通过咨询各地方局的东京分公司后编制的”,但“因为是一个月前获得的资料,因此存在与各个电视台的实际播放不符的情况,很遗憾我们提供的这份节目单可能并不完美”(《Animage》,1978年3月号第61页)、“因为《全国放送节目表》的制作是在播放前2个月的时候进行的,制作完成后有可能会出现大范围变更”(《Animage》,1979年4月号第55页),所以该节目表可能并不准确。不过,这些信息已经足以让我们大致了解每个地区开始放送的时期和时间段。
《高达》于1979年4月7日至1980年1月26日期间,在制作局名古屋电视台每周六17:30连续播出全部43话。但是,并不是全国的电视台都在这个期间放送。比如,有10家电视台从1979年4月开始播放《高达》。负责关东·中京·近畿广域圈的朝日电视台、名古屋电视放送网和朝日放送电视台虽然覆盖了16个都府县,但加起来也只有约占全部都道府县总数一半的23个地区能收看《高达》[3]。1979年有8家较迟开播的电视台,但具体开播的时间各不相同,有的电视台5月开始播放,也有的电视台到年末才将《高达》安排进节目档期中。因此,“何时开始”播放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异,这表明放送时期具有多样性。
此外,在1979年期间开始播放的电视台中,有10家在1980年2月11日以后还在继续播放《高达》。在5月以后才开始播出的电视台中,青森放送在年内就结束了播放,而与名古屋电视台几乎同时开始播出的3家电视台则延长了播送时间。这种情况可能与全年的电视编排节奏有关。比如,即使是现在,8月也会有很多回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特别节目,通常情况下,在这个时期播出的节目有时就会被停播。或者随着体育转播时间的延长,后续节目的播送可能会推迟到下周。电视节目通常存在一年、一周、一天等规模的周期,在这个周期内,节目的安排都是固定的。动画节目也受到这种整体性时间结构的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认为预定的播放日程可能不会按计划进行。节目播出后,也并不会一直都能以同样的节奏播放,“何时结束”的终点位置也是可变的。
而且,在一周或一天中的“播出时间”方面也存在地区差异。1979年开始播放的电视台中,周五和周六播送的各有6家,除此之外,周三有3家,周一、周二、周日各有1家。最常见的播出时间是17:30和17:00,除了青森放送周六6:00和宫崎放送周日15:00开始播出之外,其他电视台都是从16:00开始播放。就地区和收视习惯而言,节目在一周中的哪一天以及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播出具有不同的意义。电视台根据时段的不同,将播放的节目分为面向“主妇”、面向“孩子”、面向“下班回家的男性”等,以最大限度提高收视率。尽管按照时间段而言,坐在电视机前的受众主体会不断切换(假定),但即使是同一时段,根据星期几的不同,某个时段对应的节目类型也会有所改变。比如从某个时期开始,周日早间时段会播放超级战队、变身英雄、魔法少女之类特定的节目,之后当某个系列的节目结束播放后,观众就会觉得接下来还会继续播出同类型的新节目。
因此,考虑到星期、时段、类型相结合的情况,对于《高达》播送的星期、时段也需要结合之前基于这个框架该时段培养出来的观剧习惯和预期方面的情况来进一步把握。比如中川右介认为,《高达》在名古屋电视台的收视率超过25%,而在朝日电视台的收视率只有2% ~ 3%,其原因就在于两者的播出时段具有不同的意义。
也有人指出,东京的(收视率)之所以低,是因为之前的《无敌超人神宝 3》(『ザンボット3』)和《无敌钢人泰坦 3》(『ダイターン3』)都是周五傍晚六点开始播放,而《高达》却改到了周六傍晚五点半。名古屋从一开始就是周六下午五点半,所以大家已经习惯了在这个时段收看超级机器人动画片,但东京却并非如此。(中川2018:276)
虽然实际上包括其他地区在内,《高达》之前播放的节目类型与收视率之间有多大关系,还需要另外进行调查,不过,可以推测到一种可能存在的情况,那就是喜欢某些特定类型的观众会习惯性地收看常看的时段的新节目,与此同时错过其他时段的新节目。这是因为如果电视起到了安排日常生活作息时间的作用(吉见,2016),那么就不太可能会为了持续收看平时不关注的时段的节目而调整生活节奏[4]。
如上所述,《高达》的放送伴随着多种时间性,因此,参与《高达》的方式也相应地产生了多样性。正式播放的节奏因地区不同而有所不同,在某些情况下,较早播出的地区与较迟播出的地区之间会存在长达一年的时间差。我以前根据电影发行的内在时差,将其机制定义为一种“在设定好起点和终点的<特定时间≒上映期间>线段上安排各地电影院、通过时间间隔或间隔时长=持续上映期间、前后关系使电影院之间产生差异的制度”(近藤,2020a: 29),动画放送也可以说与此类似。动画放送同样存在着将一段具备起点和终点的可变的<特定时间≒放送期间>分配给各个地区、通过起点的先后顺序(开始时间的快慢)以及线段的长度(有无停播或省略话数)之间的关系使各个地区的收视机会产生差异的制度。
以上论述的内容,还可以从“放送中心/边缘”的视角进行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中心/边缘关系并不一定与实际的地理位置关系相对应。比如《高达》在覆盖青森县的青森放送、宫城县的东日本放送、山形县的山形电视台很早就开始了播送,但相邻的岩手、秋田、福岛却并没有在1979年播出。也就是说,即使相邻的县已经开始播放,也有可能像气穴一样存在着没有播放的地区。
另外,都市和其他地区之间的节目放送差距,也存在非一般的复杂性。的确,在以东京、名古屋、大阪为主的广域圈内,因为本身就是制作局的电视台有很多,所以播放的节目比较丰富多样。不过,即使正式播放的时间较早,也不一定都市地区“重播”的次数就更多。比如,名古屋电视台于1980年3月开始重播《高达》,使中京广域圈的人们在《高达》播放结束后不久就获得了再次收看的机会。但是,覆盖关东地区的朝日电视台和覆盖近畿广域圈的朝日放送却直到1981年以后才开始重播。也就是说,东京和大阪这些大都市圈的人们再次收看到《高达》的机会并不多。相比之下,以福冈地区为主要播送范围的九州朝日放送,不仅从1979年4月就开始播送《高达》,并且在1980年重播了两次。恐怕福冈县的人们在当时拥有的《高达》收视机会是最丰富的。这个问题在第3部分再详细讨论。
2、动画杂志传播的时间性
从上文的论述可以看出《高达》的放送时空在全国的分布并不是均匀的,而是形成了一种复杂的地形。另一个值得关注的点是,接触《高达》的时间脉络不仅因地域而异,而且通过认识这种差异性,特别是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会对这种时间性赋予一种独特的意义。
正如许多学者所指出的那样,动画热潮兴起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杂志创刊潮,诞生了诸如《OUT》(1977年创刊)、《Animage》(1978年创刊)、《MANIFIC》(后来的《Animec》[アニメック],1978年创刊)、《The Anime》(ジ・アニメ1979年创刊)等动画杂志,并且以这些杂志媒体为中心展开了各种各样的交流(冈田1996、近藤2020b、永田2020、吉本2009)。这些杂志通过揭露各个地区的机会差距,给边缘地区的动漫迷们带来了三个契机,使他们意识到动漫热潮的时间性之于自身具有什么样的意义。
(1)首先,与电视放送不同,动画杂志基本上是在同一时间向全国发行和销售,所以会将动画节目的信息传播到尚未播出的地区。因此,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就会意识到其他地区可以收看自己所在的地区看不到的节目,他们有时会对这样的状况感到不满。
杂志和书籍的节目介绍太早啦!这样真的很没意思!(《Animage》1979年9月号第106页)
深刻地感觉到有好多地方台还没有播、或者因为时间的关系看不了的动画啊。/只能从杂志上了解动画,这也太可悲了吧?不能想点办法吗?(《Animage》1979年9月号第107页)
在动画放送和杂志发行步调一致的地区,就不会出现上述这样的感想,如果没有动画杂志,关于“无法收看的节目”的相关信息就不会被大面积传播,人们也不会清晰地意识到机会差距。从这一点来看,引文中流露出的这种情绪在“动画杂志热潮”以后将会变得更加突出。
(2)另外,从动画杂志的投稿栏也可以了解到机会差距。山口诚(2008)援引本尼迪克·安德森(Benedict Anderson)的观点,指出以广播放送为媒介所创造的社会时间的同时性,不仅仅体现在人们同时收听,比如,就像“看小说时读到某人阅读报纸这样的‘双重阅读’”一样,听众的存在会通过其他媒体的呈现、可视化而被构筑为一种坚固的事物(山口,2008:17)。在事后提到放送的瞬间,通过与他人共享这一经验,就产生了“可以作为‘当时’进行回顾的记忆形式”(山口2008:18)。动画杂志的投稿栏,通过成为读者互相交流节目感想的场域,以共同收看的某个节目为纽带,在收看这个节目的观众之间培养形成了一种“当时”这样的同时感。
比如《高达》的播送结束后,《The Anime》杂志设立了一个名为“MY GUMD(マ)UM(マ)”的页面,其中收录了8篇关于最终回《高达》的感想。其主旨如下:
1月26日,星期六。高达粉丝们是用怎样的表情看着电视的呢?看完最终回的感想、对高达的思考……来听听其他高达粉丝们是怎么想的吧?(《The Anime》1980年4月号第156页)
就企划的性质而言,所有的投稿理所当然都是来自可以收看《高达》的地区。处于放送中心的人们阅读这些投稿时,一定会自然而然地想起作为彼此记忆中“当时”的最终回,同时也会再次强化基于社会时间的同时性形成的“同是高达粉丝”的共识。
另一方面,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由于被排除在社会时间的同时性之外,因此在阅读这样的投稿时,对时差的意识将会变得更强。无论多么想看《高达》,自己也无法安排播放日程。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看到其他人狂热地谈论自己无法收看的节目,自然就会深切地感受到机会差距。也就是动画杂志的投稿栏会带来同时性和时差这两种时间性。
摘录自《全国放送节目表》 《Animage》(1978年7月号46页)
(3)如第1部分所述,《Animage》《The Anime》《Animedia》(アニメディア)等杂志每期都会刊登全国各地的放送局正在播送的节目列表,这种媒体形式也将机会差距可视化了(图1)。比如,虽然这个列表可以用来查询和浏览自己所在地区可收看的节目,但同时也可以将其他地区播出的节目总数与本地区的节目总数进行比较。特别是放送局较少的地区的观众·读者,会一目了然地看出自己所在的地区能够收看的节目十分有限,并且他们会根据节目数量的多少给自己居住的地区打上某种标签。
现在正在阅读我的来信的动漫迷们。等一下也可以,能帮忙看一下“放映列表”中TV山口、山口放送的部分吗?太过分了!!!!!!真没想到两家电视台的7点档加起来才4部动画!在缤纷多彩的星期天甚至连“アニメ(动画片)”里的“ア”字都看不到。(《The Anime》1981年2月号第159页)
上述投稿,可以说就是由节目列表的媒介作用所引起的。另外,节目列表不仅仅是将同一时期的放送状况“客观化”,而且在作为媒介展示各地的节目数量的同时,也通过这种数量上的差异促使不同地区被分为不同阶层[5]。
3、观众活动的组织化
如上所述,动画杂志给处于放送中心的人们带来了同时性的感觉,给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带来了时差意识。当这些动画姗姗来迟地在自己所在的地区播送时,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便产生了独特的话语实践。比如,当《高达》在长崎延迟了将近一年才播送时,当地粉丝向《Animage》投稿了如下内容:
偏远的长崎县也终于要迎来《高达》了!将于2月19日在这里播出。当大家都在感叹“《高达》完结了,好悲伤啊”的时候,我们却在为《高达》即将开播而欢欣雀跃。这难道就是偏远地区的优势!?(《Animage》1980年5月号131页)
《高达》的播送结束之时,很多粉丝都舍不得和节目告别。在这样的状况下,本应避免的延迟放送,却以这种“在其他地区已经收看不到的节目,现在可以在这个地区收看”的形式出现了颠覆性的反转。
另外,这种反转出现背后的主要原因可以说就在于节目的高人气。虽然《高达》在播出之初并不太受欢迎,但之后收视率却逐渐上升。并且,当时动画杂志也在播出期间持续制作特辑。也就是说,虽然有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收看,但通过动画杂志了解到其内容后便开始了延迟观看。因此,即使是包括处于放送中心的人们在内,从一开始就收看《高达》的观众和较晚才开始看的观众在收视机会上也存在差异。下面的投稿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啊,《高达》完结了。好悲伤啊。不过,我很高兴。毕竟我不是从开始就看的,所以想看重播。(《Animage》1980年3月号第136页)
另一方面,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可以通过动画杂志在播放前将《高达》定位为“值得一看的节目”。因此,在较晚播出的地区,就会出现为了无论如何也要收看到而做各种准备的情况,比如放弃想看的竞争节目,克服生活中的障碍等等(当然也存在即使这样也收看不到的情况)。从这一点来看,延迟放送本身就包含着使之前的中心/边缘关系能够反转的余地。下面的投稿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投稿人对处于放送中心的希望重播的人们,半开玩笑地请他们到自己所在的终于开始播放的地区来看一看。
《机动战士高达》终于要在岩手播出了!我太高兴了,眼泪一直流个不停。。说重播重播什么的,大家快来岩手吧。(《Animage》1980年5月号第131页)
佐世保这个乡下,最近终于开始播放高达了。对于已经结束了却叫嚣着要重播!的都市人们,现在我们却兴高采烈地满怀着激动的心情在观看着。回想起来,已经过去了很长时间。因为“穷乡下”的蔑称一直感到自卑的我。/一下子却有了优越感,真是令人感慨万千……这都是多亏了高达。无论如何都想看高达的人,怎么样?要不要来这里看看?我说笑的,哈哈哈……!(《The Anime》1980年6月号第154页)
如上所述,《高达》在受到众多人的狂热追捧,获得的高人气几乎掀起一股热潮的同时,也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分化了动漫迷。从正式播送到重播的过程中,放送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几经转换,不管居住在哪里,都无法断言一定拥有满意的收视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动漫迷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便开始积极地组织活动。具体来说,就是呼吁电视台播放或重播《高达》。
比如《Animage》,就像前文参考的《The Anime》一样,于《高达》结束之际制作了题为《再见“GUNDAM ”!——〈高达〉完结》的特辑,其中就刊登了一篇来自读者的询问重播“需要征集多少签名?”的投稿,以及编辑部对此的回答:“很遗憾,编辑部也不知道重播的标准是什么,比如这样做了就一定会重播,或者征集到多少签名就一定会重播等等”,后面紧接着报道了“全国的‘高达FC’等也掀起了希望重播的签名活动”(《Animage》1980年3月号第136页)。另外,还刊登了广岛的“机动战士高达FC”向其成员发送的签名纸(图2),鼓励其他粉丝继续参与活动。
广岛粉丝俱乐部制作的签名纸 《Animage》(1980年3月号136页)
接着在下一期的《Animage》(1980年4月号第125页)中就刊登了名古屋电视台和九州朝日放送“应粉丝们的强烈要求”迅速决定重播的消息,并引用了两家电视台负责人的评论。比如“我们必须回应粉丝的愿望”(名古屋电视台)、“应广大粉丝的强烈要求,我们决定重播”(九州朝日放送)等,这些评论表明粉丝活动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此外,九州朝日放送甚至还将播出时段从下午5点推迟到下午5点30分,原因是“很多粉丝都是初中高年级到高中生,所以我们特意将播出时段推迟到5点半开始”。这正是因为他们了解当时动画播放时段所具有的意义。
另外,签名、投稿等活动不仅是要求重播的一种手段,也是处于放送边缘的人们寻求正式播放的途径。比如,《The Anime》在回顾《高达》热潮时曾表示,“地方的粉丝们也向放送局投稿,为了让自己能够亲眼看到高达而作出种种努力。事实上,有很多电视台在粉丝力量的推动下开始放送。”(《The Anime》1980年12月号第36页)。
因此,动漫迷不仅是处于放送中心/边缘的存在,而且在展示他们作为“集体”力量的同时也重新调整了两者之间的关系。而且,更重要的是,之所以能够组织起这样的集体性力量,是因为动画杂志让全国的动漫迷们互相连结起来形成网络。动画杂志凭借每期数万份的发行量在全国范围内流通,以超越以往同人志的形式将大量粉丝联系在一起(吉本,2009:124)。动画杂志培养了人们对机会差和时差的敏感意识,同时也给了改变产生这种意识的主要原因——放送形式本身的契机。
结语
上文围绕《机动战士高达》(再)放送的方式以及与其相关的实践这两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对于上文探讨的内容,我想另外从媒介研究的视角对其今后的发展方向作出展望。
一直以来,媒介的传播作用都是从超越空间的限制使很多人同时接收同样的信息这个角度进行说明的。比如,电台和广播电视通过在全国范围内传播相同的内容,给人们带来同时性的感觉,从而成为构建“想象的共同体”的契机。但是,正如本文以《高达》为例所述,电视放送的时间存在各种时差,节目的收看总是伴随着延迟。基于这种延迟,人们意识到自己与他者的不同,从而使动漫迷这个群体被分化。动画放送确实有塑造“想象的共同体”的一面,但这个“共同体”并没有涵盖整个日本,其边界是按照放送时间的差异,在跨越现实地理县境的同时重新划定的。因此,除了动画热潮之外,也有必要考察一下在其他方面影像的传播方式使人们在时间性上被差异化并重新调和的形态。
另一方面,动漫迷们虽然在一开始接受了这种放送的时间性,但也试图通过集体发声的方式促使节目的编排发生改动。动画杂志的投稿栏就起到了这个作用。通过在“投稿栏”开展征集签名活动,刊登其他地区的活动,这项运动就会随之蔓延开来。可以说动画杂志在将放送时差可视化,使动漫迷群体分化的同时,也通过让大家切实感受到还有很多和自己一样的动漫迷,使动漫迷这个团体得以凝聚起来。
这种粉丝实践乍一看似乎是“能动性”行为。但同时也可以说,粉丝活动本身是由发起者促成的。比如,据说在《宇宙战舰大和号》被电影化时,制片人西崎义展就委托粉丝俱乐部展开了“海报作战”和“点播作战”的宣传活动(池田编,1983:100)。“海报作战”是指在显眼的地方张贴海报,“点播作战”则是“在广播电视的点播节目或面向年轻人的杂志上寄明信片,点播大和的歌并提及大和”(池田编,1983:100)。这是通过刻意引导粉丝实践以实现制作者的利润最大化,因此,粉丝的能动性很容易受到发起者的策划引导。
姑且不论《高达》的热潮中是否存在这样的委托,从积极接受粉丝俱乐部采访这一点来看,导演富野由悠季本人也意识到了可以将粉丝组织起来加以利用。近年来,有学者指出将粉丝实践纳入资本逻辑下的平台剥削结构进行分析很有必要(大尾,2021),这是因为日本动画文化自第二次动画热潮以来就存在着将粉丝实践囊括进去的倾向。因此,在分析动画文化时,从批判性角度重新审视粉丝和制作者之间的这种关系很重要。
注释
[1] 当然,在使用这些服务时需要注意各种筛选和排除机制的存在(近藤2021)。
[2] 关于《机动战士高达》(再)放送的时间性,近藤(2020b: 190-193)已作出概括性的论述。本文加入了新资料和新论点,再次对这一主题进行探讨。
[3] 不过,由于个别地区所处的环境可以接收到相邻县放送局的电波,因此实际上可以收看的地区总数会更多。
[4] 比如高知县从1980年2月开始正式播放《高达》,放映时间是从早上6点半开始。因此有人在投稿中写道“放送时间定在早上6点30分开始,不觉得有点苛刻吗?”,编辑部对此的回复是“6点半的确太苛刻了。我这种懒(·)汉(·)简直无法想象(加点的原文为妈妈)”(《The Anime》1980年6月号第154页)。另外,还有一名来自佐贺县的15岁读者来信表示虽然《高达》终于开始放送了,但是如果按照平时的节奏从学校回家的话,就赶不上17点20分的播出时间,所以要从车站跑回家才能勉强赶上。(《The Anime》1980年5月号第154页)。类似这样的投稿还有很多(近藤2020:191),因此动画的放送时段很多时候并不怎么符合特别是青年层以上粉丝的作息规律。
[5] 正如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所述,“思考系谱、示意图、一览表、平面图、卡片(受杰克·古迪最新研究的启发,后来我又增加了简单的文字标注)这类客观化工具的性质,或者不如说是这些工具的效果”(布尔迪厄2018:18-19)是很重要的。
参考文献
ブルデュー,ピエール『実践感覚 1 新装版』(今村仁司・港道隆訳、みすず書房、二〇一八年)
池田憲章編『アニメ大好き!――ヤマトからガンダムへ』(徳間書店、一九八三年[一九八二年]、二刷)
近藤和都『映画館と観客のメディア論――戦前期日本の「映画を読む/書く」という経験』(青弓社、二〇二〇年)
近藤和都「アニメブームのインフラストラクチャー――『機動戦士ガンダム』をめぐる放送格差と雑誌読者」(永田大輔・松永伸太郎編『アニメの社会学――アニメファンとアニメ制作者たちの文化産業論』ナカニシヤ出版、二〇二〇年)
近藤和都「Netflixをメディア論する――動画サブスクリプションをめぐる問題の所在」(『大東文化大学社会学研究所紀要』二号、二〇二一年)
永田大輔「OVAという発明――「テレビ的なもの」の位置づけをめぐって」(永田大輔・松永伸太郎編『アニメの社会学――アニメファンとアニメ制作者たちの文化産業論』ナカニシヤ出版、二〇二〇年)
中川右介『サブカル勃興史――すべては1970年代に始まった』(KADOKAWA、二〇一八年)
西田宗千佳『ネットフリックスの時代――配信とスマホがテレビを変える』(講談社、二〇一五年)
津堅信之『新版 アニメーション学入門』(平凡社、二〇一七年)
岡田斗司夫『オタク学入門』(太田出版、一九九六年)
大尾侑子「デジタル・ファンダム研究の射程――非物質的労働と時間感覚にみる「フルタイム・ファンダム」(伊藤守編『ポストメディア・セオリーズ――メディア研究の新展開』ミネルヴァ書房、二〇二一年)
山口誠「メディアが創る時間――新聞と放送の参照関係と時間意識に関するメディア史的考察」(『マス・コミュニケーション研究』七三号、二〇〇八年)
吉見俊哉『視覚都市の地政学――まなざしとしての近代』(岩波書店、二〇一六年)
吉本たいまつ『おたくの起源』(NTT出版、二〇〇九年)